国运鸿达(天津)企业管理有限公司

客服热线:400-1524534

学习进行时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,重温“七个着力”

发表时间:2024-10-10 13:03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,内涵十分丰富、论述极为深刻,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,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,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,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。新华社《学习进行时》梳理总书记的重要论述,一起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。


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(党组)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,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。

——2023年10月,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


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,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、党管意识形态。

——2018年8月21日至22日,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

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,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、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。

——2013年8月19日,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

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

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、为民族立魂的工作。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,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。

——2022年10月16日,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


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,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

个战略任务。

——2018年8月21日至22日,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

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。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,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,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、价值理念、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。

——2017年10月18日,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


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,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、主流舆论、主流

文化。

——2023年12月1日,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


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,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。

——2016年7月1日,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

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,培育知荣辱、讲正气、作奉献、促和谐的良好风尚。

——2013年8月19日,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

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

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,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,通过流程优化、平台再造,实现各种媒介资源、生产要素有效整合,实现信息内容、技术应用、平台终端、管理手段共融互通,催化融合质变,放大一体效能,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、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。

——2019年1月25日,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


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,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,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。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——2018年8月21日至22日,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

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,是治国理政、定国安邦的大事,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

展,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,坚持党的领导,坚持正确政治方向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尊重新闻传播规律,创新方法手段,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

——2016年2月19日,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


着力赓续中华文脉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

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中华文明博大精深。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,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。

——2023年6月2日,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


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、文化自信,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、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,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,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,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。

——2022年10月16日,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
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,不论过去还是现在,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。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。

——2014年10月15日,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


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

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,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、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、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。

——2024年5月24日,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


谋划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,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。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牢牢把握正确导向,守正创新,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,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
——2020年9月17日,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


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,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,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,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——2018年8月21日至22日,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

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

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,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,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。

——2022年10月16日,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


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,以文载道、以文传声、以文化人,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、体现中国精神、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。要注重把握好基调,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,努力塑造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。

——2021年5月31日,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


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、和谐共处,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、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。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、汲取营养,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,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。

——2014年3月27日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


策划:张芮绮 金佳绪 刘淼

责任编辑:张芮绮

来源:新华网